絕大多數人開啟的方法,全部都是不正確的!許多狀況下測出的數據并非人體內實際的體溫。
測量手腕?
不可靠,相比腋下溫度,僅有額頭溫度能夠實際體現體溫,發燒也是有可能是手腳冰冷的。
額溫僅有34度?
沒有錯啊,額溫的確比腋下溫度低1-2度。
貼緊頭皮?
紅外測溫儀貼頭皮更不準確!
需離前額3-5cm,把頭發簾撩開。
能不能作臨床診斷依據?
實際上紅外測溫儀現已賣了三十年了,醫院卻仍然用水銀體溫計做為臨床診斷用,原因就關鍵在于紅外測溫儀也只能做人群密集區域的迅速篩查采用。
一定要選擇醫用的,不能用工業的?
許多 醫用的額溫槍在工作環境溫度少于15℃時沒法正常的顯示和測量,而工業品能夠簡單面對苛刻的環境,普通民用更加是小菜一碟。
實際上,紅外測溫方法受周圍環境影響非常大,例如,工作環境溫度、物體表面發射率、電磁干擾環境等因素。而工業用紅外測溫儀在復雜的環境下,經過調節發射率能夠正常的測量人體溫度,并確保較高的精確性。
因此 條件可以的情況,能夠選擇接觸非接觸兩用的紅外測溫儀,經過尤其精準的熱電偶來校對測量的距離、角度,尤其是受周圍環境影響的發射率。
具體使用方法是:
1、連接熱電偶獲得精準的溫度。
2、調節發射率,促使熱電偶溫度和紅外溫度維持一致
3、采用調整后的發射率,再用紅外測量方法做迅速篩查
但要需注意的是,用熱電偶做校對,需要最少20秒的時長,等候皮膚的溫度充分的傳導到熱電偶上,測量才會較為精準。
溫馨提示:可千萬不要省掉測量前的這點校對時間,調整好發射率,讓紅外測溫的溫度和熱電偶測溫的溫度維持一致,就可以將紅外測溫儀的優勢發揮到極致。
畢竟,紅外測溫儀的響應時間短、測溫效率高,不用接觸到被測物體仍然能夠有著相比可靠的準確度,是人群密集區域迅速篩查的“神器”。